認證類型SRRC
周期7個工作日
費用根據(jù)產(chǎn)品來定
范圍中國
行業(yè)類型電子電器
檢測類型行業(yè)檢測
檢測周期6-8周
檢測樣品2個
可售賣地全國
是否有證書有
報告語言中英文可選
適用產(chǎn)品無線產(chǎn)品
是否加急可以
認證項目SRRC型號核準認證
辦理周期3-4周期
服務范圍全國
服務項目SRRC認證
產(chǎn)品功能無線藍牙WIFI
申請SRRC認證需要準備的資料:
1. 申請表 (兩份)
2. 委托書(兩份)
3. 客戶的營業(yè)執(zhí)照(Business license)
4. 客戶的ISO證書或公司簡介和公司能力說明
5. 產(chǎn)品的電路圖、說明書、方塊圖、相關的測試報告(如FCC ID)
6. 天線增益(Antenna Peak Gain)和 Antenna pattern
7. 測試(Test direction)
8. 公司的營業(yè)執(zhí)照(年檢不能過期)
9. EUT的彩色照片3份(必須包含各接口和各側面)
10. 頻率頻道對照表(如果有很多個工作頻道才要提供,如DSSS或者FHSS工作方式的產(chǎn)品)
進口產(chǎn)品需提供國外核準情況的文件復印件(檢測報告或證書);
SRRC認證申請流程:
1、委托方提品資料給評估報價;
2、委托方確認回簽報價,填寫申請表,提供樣品/資料,安排款項(),開案;
3、安排產(chǎn)品測試,并審核資料;
4、如測試、資料存在問題,安排整改、重測/重審,直至合格;
5、測試、資料合格后,安排出具檢驗報告;
6、安排提交檢驗報告到國家發(fā)證機構審核發(fā)證;
7、委托方付清款項(尾款),拿到報告,結案。

申請SRRC認證注意事項:
1、如果申請企業(yè)沒有ISO質量體系證書的情況下申請SRRC認證,請在申請單位的公司介紹里加上關于質量體系的說 明內(nèi)容,主要包含以下幾個要點:
(1)本公司沒有取得IS0質量體系證書;
(2)目前產(chǎn)品的質量是如何進行品質管理的,簡單說明;
(3)保證產(chǎn)品質量的一致性。
以上內(nèi)容是包含在公司介紹里而不是單起草一份文件。這份公司介紹需要蓋公司公章并提供正本 。
2、 如果企業(yè)名稱與設備不一致,則需提供的 注冊復印件或擁有者給申請企業(yè)的授權書原件。如果 企業(yè)名稱與一致,則不需提供此文件。
3、 在型號核準中,設備天線的問題是經(jīng)常會遇見的問 題,原則上SRMC對天線的要求是與設備固 定在一起的不可拆 卸的,即稱為一體的,因為天線改變 后設備的實際發(fā)射參數(shù)就會改變。但在實際設備中,許多天線是可更換的, 為此SRMC變通規(guī)定,采用非標準通用接口 即可視為天線是一體的,比如天線采用 SMA接口會被視為非一體化天線,不會被測試通過,但改成R- SMA天線接口即可被SRRC認為等同一體化天線,測試就會OK。具體問題,可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4、 完全相同的設備如果同時申請不同或不 同型號的SRRC核準,每個型號都必須單 申請與交費。

SRRC認證流程
新申請流程:由工信部直接委托檢測機構測試
變化前:申請人直接送樣檢測機構受檢取得報告后,登錄型號核準受理網(wǎng)提交報告及申請材料進行核準發(fā)證。
變化后:申請人登錄型號核準受理網(wǎng)提交材料申請,形式核審通過受理后工信部委托檢測機構,由檢測機構測試并提交報告,工信部審核申請材料及技術結果后核準發(fā)證。
周期:10周左右(可增加費用加急至6周完成,藍牙、WIFI產(chǎn)品)

無線電發(fā)射設備型號核準檢驗要求:
1、無線電發(fā)射設備型號核準檢測的檢驗依據(jù)及參考標準
2、被測設備型號應有測試程序、方法、標準、條件、測 試連接框圖及測試附件及近的測試報告(副本或復印 件均可);
3、 被測設備的發(fā)射端口屬于非標準接口的,需提供被 測設備測試連接電纜和加蓋公司的電纜衰減值文字或圖表 依據(jù);
4、 如有必要,申請單位須派工程技術人員前來配合測 試;
5、 若申辦單位送檢的設備經(jīng)檢驗后有一臺不合格的, 允許第二次抽樣或補送樣機重新檢驗,若抽取的樣機經(jīng)檢驗后 有二臺以上(含二臺)不合格的,則不再進行第二次抽樣,判定為不合格產(chǎn)品 ;若經(jīng)二次檢驗后,仍有一臺以上不合格,則判定為不合格產(chǎn)品;
藍牙類產(chǎn)品SRRC認證測試項目:
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requency Hopping equipment(一般是BT)
1 RF output power
2 Duty Cycle, Tx-sequence, Tx-gap
3 Accumulated Transmit Time, Frequency Occupation and Hopping Sequence
4 Hopping Frequency Separation
5 Medium Utilization (MU) factor
6 Adaptivity (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)
7 Occupied Channel Bandwidth
8 Transmitter unwanted emissions in the out-of-band domain
9 Transmitter unwanted emissions in the spurious domain
10 Receiver spurious emissions
11 Receiver Blocking
http://www.cbr650f.com